情緒教育怎麼教?
不管是學生、家長或是老師,我們都知道情緒教育是很重要的課程,但情緒教育到底該學什麼?該怎麼學?這常是我們一大難題。接下來幾篇分享,我們將提供一些步驟及建議給大家參考,協助各位在情緒教育這條路上能有些依循,您可以參考其內容,融入到您的教養或教育理念當中。當然不變且最重要的,就是我們願意理解孩子的態度,我們以一個開放心去理解彼此,這就是我們情緒教育的起點。
第一步:認識情緒
除了「喜怒哀懼」之外,你還認識哪些情緒呢?我們可以拿著情緒表,帶著孩子去認識不同的情緒,不管是最基本的情緒之外,我們還可以帶著他們去認識一些更高級、更具有社會化功能的情緒(如羞愧、罪惡、嫉妒、羨慕等),此部分的教育分成兩個部分:
- 認識情緒有哪些:認識情緒詞彙的意義、出現的場合以及情緒所展現出的非語言訊息(如開心與生氣兩者的表情與肢體動作必會不同)。
- 從生活經驗中自我覺察:將這些情緒的認識帶回生活當中,帶領孩子覺察自己在情緒當下的起伏、狀態、表情、肢體動作等,增加孩子的記憶點與情緒之間的連結。
為何最初需要帶孩子認識情緒並且有所覺察,是要增加孩子表達情緒的機會,當孩子越能貼切的使用「語言」來表達自己的狀態,則就不需要透過其他我們不希望發生的「行為」來溝通。情緒雖有正負向但並沒有好壞之分,它是一個理解自己的訊息而已,開心代表我們滿意現況;悲傷代表我們需要支持;生氣代表我們的權益被受侵犯;羨慕代表我們想要與他人一樣…等。當我們讀懂這些訊息,我們就可以透過這些訊息來進行溝通,給予孩子當下最需要的協助。
情緒表可以當作一個落實情緒教育於生活當中的教材。您可以把它印出來貼在孩子可以看見的地方(如牆上、書本、桌上),甚至能做成一個小卡片,讓它變成一個溝通的媒介(透過指認或觀看的)。另外,我們也能善用情緒相關主題的繪本,引導孩子覺察情緒與生活的關聯。
而身為大人的我們,也需要去學習「認識情緒」這件事。當我們能清楚地認識與覺察自己的情緒,並能夠平穩地透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狀態,身體力行即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與示範。因此,請給予自己及孩子一些時間,練習情緒的認識與表達吧!
備註:網路上能搜尋到許多情緒表或情緒卡的素材,建議能有圖案配合,也能夠加深孩子的印象哦!